你是否覺得身體的疼痛,只是單純的勞累或受傷?
在中醫的觀點裡,身體的每一個不適,都可能是來自更深層的訊息。
以下帶您來看兩位相關的案例——
● 案例一:
日前一位 17歲的高中生 來診,右手食指腫脹且彎曲時會疼痛,牽連著手肘和肩頸部分都會痛,他認為是最近課業壓力大,書寫的作業考卷多造成的。
診察後發現的確沒有明顯的外傷,便幫他把右手和肩頸順了一下,且再調了一瓶精油(舒壓/檸檬草/馬鬱蘭),請他塗抹手掌和手臂。
三天後患者來回診,手指的腫脹改善很多了,但卻多了一個腹瀉的症狀,且症狀多好發在 剛到學校之際 。
這個問題在中醫來看,可以用「五門十變」理論之中的「乙庚相合」來解釋,因為壓力讓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時,肝的壓力往大腸傳動,先出現大腸經絡氣鬱的症狀,經絡壓力緩解後,往大腸腑來傳變而轉為腹瀉,這種情況也就是西醫所謂的「腸躁症」。
● 案例二:
有位 66歲剛退休的女性 來診,她抱怨雙腳的膝蓋腫痛,彎曲走路都不舒服。
首先替病患觸診檢查了一下,發現她兩腳都有水腫,在初步判斷下,應是因為水腫限制了膝關節的活動空間才導致疼痛,接著繼續詢問,才知道患者最近幾個月開始吃高血壓的藥物,該藥物限制了心臟的輸出,讓血壓下降,卻造成了下肢水腫的副作用。
接著又近一步了解她開始血壓不穩定那陣子的生活起居,才知道因為女婿突然離世,悲傷的情緒讓她晚上睡眠不好,早上又需要早起照料女兒和小孩的生活,在身心俱疲之下讓血壓變高了。
在中醫的觀念裡,心臟的氣與膝蓋是相連通的,心臟虛弱了,有壓力了,也都會在膝蓋上反映。
而悲傷在中醫裡對應的臟腑是肺,肺主通調水道,悲傷的情緒讓肺的功能失常,排水的功能混亂,加上心臟虛弱,更容易有水腫的問題。
—–
藉由上述的兩個案例來呼應標題,希望能讓您了解到,別把我們的身體想簡單了。
身體的症狀、疾病,其實往往是一生經歷的縮影。
現在不舒服的症狀,往往是要提醒我們,生活中是不是有某些作息或行為需要調整了,或是有某些走不出去的情緒,需要被看見,被理解。
